感想

随想

看到这个问题的一些回答之后,我有很多想法。几次想写,犹豫了几次,最后决定还是写下来。首先进入我脑海的是: 资源匮乏的环境下,这个社会对好人是残酷的。

在国内科研的领域,尤其资源是匮乏的,而且我们大部分人都不是天才,就决定了做出诺奖的成果或者nature science基本不可能,那么,对于我们来说,科研是一项工作,或者说唯一擅长的工作而已。我自己也是国内985的本博毕业,专业还号称“全国第一“,而且毕业的时间也不算晚,在学校闹非升即走之初,在入职博后之后,才听到学校的传闻。但是,时隔接近10年,我依然记得2017年我博后中期的几个月每天早上醒来之后的焦虑,一大早手心都有汗。实验室当时差不多半年多进入接近20个博后的盛况,我知道自己留下来的机会渺茫。每天上午早早醒来,就在想以后怎么办,由于自己性格内向,抱大腿也不可能,而且也实在,实在不清楚一年写那么多文章是怎么做到的,因此,每天都在想到底要不要继续挣扎了。

只有自己身在其中,才能理解,所以我很能理解当事人,外人或许会说,想开一点,做别的工作也行。可是,我们也见识到了这个社会,科研或许是我们唯一可以开心的做的工作了(不要说擅长,因为被淘汰的人不配说擅长),这个是唯一一个少与人打交道,少拍别人马屁,少看别人脸色的工作了。在国内科研,大家都能理解到大腿的重要,没有八面玲珑能得到大腿的欣赏吗?所以,在科研中想做好人,最后都很难。又有的人说,进入差一点的高校躺平啊,确实,那样科研基本相当于是放弃了,这样的生活又是我们想要的吗?而且这么多年来,正是因为对自己有要求,才能在坚持到今天,如果真一点要求都没有,还是自己吗?去公司,处理人际关系比科研能力还要重要,而且还担心被裁员。而且当事人还是冷门专业,去公司的可能性也不大。有人提出是感情问题,你有没有想过一个一个问题,谁会开心的跟着一个穷小子过这样的日子?你没时间(因为科研压力大),大概率提供不了情绪价值(因为心思都在科研上),工资也不高,别人图你啥呢?

因此,现在我依然不知道这条路该怎么走好。